品牌营销中智猪博弈的应用举例

今日导读:智猪博弈可以对诸多经济现象进行解释,通过下面几个例子来说明。(1)股市博弈在股票市场上,大户是“大猪”,他们要进行技术分析,收集信息、预测股价走势,而大量散户就是“小猪”,

  智猪博弈可以对诸多经济现象进行解释,通过下面几个例子来说明。

  (1)股市博弈

  在股票市场上,大户是“大猪”,他们要进行技术分析,收集信息、预测股价走势,而大量散户就是“小猪”,他们不会花成本去进行技术分析,而是跟着大户的投资策略进行股票买卖,即所谓“散户跟大户”的现象。

  (2)为何股份公司中的大股东才有投票权?

  在股份公司中,大股东是“大猪”,他们要收集信息监督经理,因而拥有决定经理任免的投票权,而小股东是“小猪”,不会直接花精力去监督经理,因而没有投票权。

  (3)为什么中小企业不会花钱去开发新产品?

  在技术创新市场上,大企业是“大猪”,它们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而中小企业是“小猪”,不会进行大规模技术创新,而是等待大企业的新产品形成新的市场后模仿大企业生产类似产品去销售。

  (4)为什么只有大企业才会花巨额资金打广告?

  大企业是“大猪”,中小企业是“小猪”。大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为产品打广告,中小企业等大企业的广告为产品打开销路形成市场后才生产类似产品进行销售。往往只有某一领域的龙头或优势企业愿意付出较高的广告费用,而其他小企业则待消费者对这一类产品需求增加时自然而然获得一定程度的选择可能性。

  (5)商业聚集

  在大酒店和大宾馆的周围有很多小酒店和小旅馆聚集,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小猪搭便车”现象,大酒店即“大猪”,有实力打广告吸引客户和人流,这是小酒店不可能复制的营销策略,那么靠在大酒店旁边自然可以利用别人吸引来的客流。服务型企业,诸如酒店旅馆等常聚集在风景名胜区旁边也是同样的道理。

品牌营销中智猪博弈解决方案

  是什么导致了“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

  可以看出,是由于规则的核心指标——每次投放的食物数量,以及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所导致的。我们可以改变这两个关键条件,再来看看相应的策略。

  方案一:减量方案,投食为原来的一半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也将会把食物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为原来的两倍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但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投食为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

  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

  同样,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而言,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案,对员工积极性调动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并不是足够多的激励就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举一个例子来说,在我们的一些企业改制方案中,企业由于原先改制过程中实施了职工全员持股的方案,结果如增量方案一样,人人有股不但没有起到相应的激励作用,反而形成了新的“大锅饭”。

  正如“智猪博弈”变化方案,不同的方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结果产出并不完全与投入成正比。对于增量方案,虽然能够保证大猪和小猪都会踩踏板,但是缺乏一定的积极性,而且成本较高;对于减量加移位方案,在移动投食口的基础上,采取低成本方案,反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猪和小猪都抢着踩踏板。

  同样,企业在构建战略性激励体系过程中,也需要从目标出发,设计相应的合理方案:一是根据不同激励方式的特点,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准确定位激励方案的目标和应起到的作用;二是选择相关激励方式,并明确激励的对象范围和激励力度。

  今天关于品牌营销中智猪博弈的应用举例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呢,更多关于品牌广告营销策划的资讯请关注三众广告。

猜你喜欢

品牌营销中什么是价格弹性: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品牌营销中安利公司的3%业绩员工培训
品牌营销中什么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例子案例
品牌营销中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产业布局有哪些基本规律?
品牌营销中五次并购浪潮的特点
品牌营销中广告调查的方法-文献法:主要步骤、操作要点、适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