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20世纪70年代以前,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主要采用静态、单向的研究方法,片面依赖经验性的统计分析,缺乏合理的理论依据和市场模型。同时,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所依赖的“结构—行为—
20世纪70年代以前,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主要采用静态、单向的研究方法,片面依赖经验性的统计分析,缺乏合理的理论依据和市场模型。同时,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所依赖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也只适用于短期的静态分析。而从长期来看,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呈现出单向的因果关系。正是由于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在理论方法及其微观基础等方面存在缺陷,哈佛学派首创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逐渐走向衰落。
进入20世纪70年代,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和发展。针对“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的诸多缺陷,一批拥有良好微观经济学理论基础和数学素养的经济学家将产业组织理论与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最新成果紧密结合,引入博弈论、信息经济学等分析方法和工具,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这种新的产业组织理论打破了“结构—行为—绩效”范式确定的单向传导思维,并在理论基础、分析方法和研究重心等方面都有实质性的突破,导致了产业组织理论的“革命”。新产业组织理论还引进相关新兴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如交易成本理论等,加强了对产业组织的理论研究。由于新产业组织理论运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将研究重点转向市场行为,因此也被称为“行为主义学派”(behaviorist school)或“厂商主义学派”(manufacturer orientation school)。
品牌营销中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失灵理论
(一)市场失灵的概念和内涵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失灵是指市场自身(价格机制)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也称市场失效。市场是否失灵是依据一个特定的标准加以判断的,常见的标准是帕累托最优或社会福利最大化。以帕累托最优而言,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市场失灵,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都存在市场失灵。但依据社会福利最大化,完全竞争市场也存在市场失灵。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失灵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①市场势力,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当生产者拥有市场势力时,其会以较高的价格出售较少的商品;
②外部效应,外部效应会使私人的边际收益(成本)与社会的边际收益(成本)不一致,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失当;
③公共产品,对具有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产品,市场会存在供给不足、过度消费问题;
④公平价值,即使是完全竞争市场,也无法解决公平问题。
今天关于品牌营销中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呢,更多关于品牌广告营销策划的资讯请关注三众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