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在杜能提出农业区位理论以后,德国经济学家韦伯(A. Weber)继承了这一思想,并在1909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纯粹理论》中提出了工业区位论。韦伯认为,工业布局主
在杜能提出农业区位理论以后,德国经济学家韦伯(A. Weber)继承了这一思想,并在1909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纯粹理论》中提出了工业区位论。韦伯认为,工业布局主要受到运费、劳动力成本以及聚集力三个因素的影响,其中,运输费用决定着工业区位的基本方向,理想的工业区位通常应选择在运输费用最低的点上。
韦伯将龙哈德(Wilhelm Launhardt)提出的“区位三角形”一般化为区位多边形,认为当多个原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地不重合时,区位图形为多边形。根据该多边形,便可以找出费用最小的点。
假设存在 n 个原料、燃料和市场,记为 M 1 , M 2 , …, M n ,运量分别为 m 1 , m 2 ,…, m n ,距最小运费点 P 的距离分别为 r 1 , r 2 , …, r n ,总运费为 S ,则工业最优区位应满足如下条件:
为求解总运费 S 的最小化,只需对 X 和 Y 分别求导并令其等于0即可,通过方程组求解,便可求得最小费用点 P ( X , Y )。
图7.2 区位多边形
除此之外,韦伯认为,劳动力费用与运费一样,也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对于劳动力费用在生产成本中占很大比重,或者与运输费用相比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一些的工业而言,运费最低点则不一定是生产成本最低点。此时,区位点会转向廉价劳动力的地区。他还认为,聚集力也会对工业区位产生影响,因为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工厂在一定地域的集中会带来规模效益和外部经济效益的增长。因此,如果企业因集聚所节省的费用大于因离开运费最小或劳动力费用最小的位置需追加的费用,则其区位由集聚因素决定。
韦伯是最先将工业区位理论进行系统化的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概念、指标与准则等,其后的区位理论发展无不受其影响。但也应看到,以杜能农业区位论和韦伯工业区位论为代表的古典区位理论,均立足于孤立的中心或企业,着眼于成本因素,而不考虑产品销售和市场消费因素,因此,古典区位理论也常常被称为区位理论的成本学派。
品牌营销中韦伯的集聚经济理论
德国著名经济学家韦伯(A. Weber,1909)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而且他是最早提出集聚经济概念的学者。他在1909年出版的《工业区位论》一书中,把区位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探讨了产业集聚的因素,量化了集聚形成的规则。韦伯认为区位因子的合理组合使得企业成本和运费最小化,企业按照这样的思路就会将其场所放在生产和流通上最节省的地点。产业的空间集聚可以促进劳动力组织的专业化,产业集群可以规避中间商,节省交易成本,也就是说,随着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企业可以得到成本节省的好处,产业集聚可以共享道路、煤气、自来水等公共设施(关于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我们将在第八章还要讨论)。
另一位经济学家巴顿(K. J. Button,1976)在企业集群理论研究中的独到之处在于讨论了企业集群与创新的关系:
①企业地理上的集中必然会带来竞争,而竞争促进创新。
②地理上的集中本身就有助商品制造者、供给者与顾客之间产生一种更自由的信息传播,相当数量的创新正是由于顾客需要和解决供给问题而产生的结果。
③集中、优越的通信工具加快了区域内企业采纳创新成果的速度。这样,巴顿把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今天关于品牌营销中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呢,更多关于品牌广告营销策划的资讯请关注三众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