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中万利达公司创始人吴惠天:漳州民企“教父”

今日导读:下海之前,吴惠天的履历表十分平淡:1943年出生,福建省南靖县金山镇人。父母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由于勤劳节俭,家境渐好;父亲的两个兄弟穷得没有娶老婆,去世后把几间破旧的房产

(一)创业缘起

  下海之前,吴惠天的履历表十分平淡:1943年出生,福建省南靖县金山镇人。父母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由于勤劳节俭,家境渐好;父亲的两个兄弟穷得没有娶老婆,去世后把几间破旧的房产和几亩地的祖业留给了他,所以解放后,一家人被评为富农。1963年,吴惠天高中毕业,报考大学的专业是医学,原因在于“学医比较没有阶级性”。

  但他内心深处喜爱的还是无线电。大学没考上,无线电便成了他业余研修的对象——吴惠天四处搜罗这一类书籍,想方设法订阅这一类的报刊,有事无事,就自己买来旧电器拆拆装装,也常去母校南靖二中请教一些疑难问题。知识使他的眼界和心胸开阔了,对无线电的学习及精通使他有了技术的底气,而对南靖二中上上下下的熟悉,又为他日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到了快40岁时,吴惠天几乎没有走出过南靖县城,有如“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被死死地拧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吴惠天常常感到有劲使不出,心里堵得难受。

  20世纪80年代初,下海潮终于拍响了荆江两岸,吴惠天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

  很快他就找到了支点,这个支点就是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通过“拾遗补缺”,他和当时为数不多的下海者一样获得了生存机会。吴惠天首先开了一家经营电器的小铺子;不久又成立了工程队,承建水电站,承包高压线路架设工程。从“三五个人”到“七八条枪”,几年之后,他成了金山镇赫赫有名的万元户。

  到1984年,全国教育系统提倡勤工俭学,南靖二中“跃跃欲试”,也希望办一个校办工厂来创收。长时间躬耕教育事业的知识分子们面对市场两眼一抹黑,既无资金又无经验,只好请教在他们眼皮底下富裕起来的“大能人”吴惠天。

  吴惠天告诉学校:要干就干“高科技”。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刚走进中国的普通家庭,同时也正在他的电器铺子里畅销。购置散件组装电视机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只要有人,很快就能够量产。吴惠天想起自己刚刚组装的一台电视机,与商场买的整机比起来,差价竟高达250元,这250元,实际上就是“科技含量”和密集劳动的价值。

  1984年10月,吴惠天投资8.6万元,学校出场地,双方合作成立了金山无线电厂。吴惠天出任厂长,招兵买马,生产黑白电视机。

  这时候,中国的黑白电视机已经有了很多名牌:金星、凯歌、飞跃……这些大兵团正规军在国内市场纵横驰骋、所向无敌,吴惠天称自己领导的金山无线电厂是“开门见山”,见的不是“金山”,而是“三座大山”。

  石头下长草,夹缝里生存,金山无线电厂只好先做游击队。“游击队长”吴惠天给自己的产品取了很多吉利的名字:航天、新谊、曙光……卖的价格比名牌便宜100多元,慢慢地,金山无线电厂打开了销路。

  销路一打开,产品远销各地。广东梅县工商局在本地工商局陪同下找上门来,声称吴惠天的电视机没有注册商标,一要停产,二要罚款。吴惠天据理力争:根据国家政策,电子产品没有注册商标是可以生产的,没有注册只是不受国家计划内的保护而已。然而小小的校办工厂又怎能抵挡“两地工商局的联合行动”呢?无奈之下,工厂只好停产。

  在想到应对办法之前,1986年初,国家开始清理整顿电视机厂,福建省当即砍掉了质量不过关的23家企业。坐落在山区小县的金山厂却因为停产,幸运地没有受到检查,保留了下来。祸事变成好事,10多年后接受采访的吴惠天谈到这里,也忍不住开心一笑:“走运的时候,真会感到上帝都在开玩笑似的帮你。”

  幸存下来的无线电厂被迫转走联营之路,吴惠天将联营的目光投向了上海。

  此路不通换条路走,唯一的目的是让企业赚钱。这种面对市场通权达变的思路在今天看来,似乎已不算得稀奇;然而,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却少有人能有这样的“思想觉悟”。这至少说明,吴惠天的市场神经,在10多年前就已经相对强健和丰满起来。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迷信”上海,上海的商品畅销全中国。无论什么,只要是上海造,就是好东西。吴惠天正是怀着这样的景仰来到这座东方大都会,然而,怯生生的他甚至不敢踏进金星、凯歌、飞跃这些名牌厂家的门槛。他在商场的电视机柜台里找到一个在福建从未见过的品牌“美灵”,抄下地址,直奔上门,原来是上海虹口区一家街道企业——上海快乐电子仪器厂。两相比较,门当户对,吴惠天与快乐电子仪器厂的联营协议很快签了下来。

  从此,金山无线电厂生产的电视机就用上了“上海造”“美灵”牌包装。这一方面如期扩大了它的产销量;另一方面,也给吴惠天平添了几分心理负担:第一不能让别人说自己是“假上海”,第二不能因质量问题受到检查。

  生存是一切生物最原始的动力。这话对企业也不例外。吴惠天频繁地进行技术改造,不近人情地加强质量管理。几年下来,从他手里生产出来的电视机“一台台结实得像坦克”,“美灵”牌电视机一时间名声大振。3年联营期满,金山厂赚了近600万元。

  从前并不景气的上海快乐电子仪器厂也因此繁荣起来,一跃成为上海市集体企业里生产黑白电视机的“大哥大”。1989年,吴惠天再次来到上海,与快乐厂续签联营合同。原本以为患难之交如兄弟,兄弟相见拉手拍肩,却不料吴惠天一行人3天没见到对方厂长一面,出面接待的人傲慢冷淡,派头今非昔比。吴惠天心中一发毛,脸上挂不住,拂袖而去。

分页 1 2 3 4

品牌营销中王老吉凉茶成功营销案例:市场定位从自身优势出发

  王老吉凉茶,拥有悠久的历史,但在其没有发掘出自身“不上火”这个优势前,也面临着很多困境。

  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5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到了近代,王老吉凉茶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在2002年以前,红色罐装王老吉的销售业绩很不错,在浙南一代有稳定的顾客群,销售业绩连续几年维持在1亿元左右。尽管王老吉已经发展得很好,但想要走向全国,还要克服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产品定位问题。

  比如,王老吉想要打入广东市场,在广东人的印象里传统的凉茶只是一种药,是不用经常饮用的。而王老吉在其发展的百年历史中,始终是以凉茶的形象示人的。所以,广东人并不认可王老吉。其味道微甜,很多人认为其下火的药效不一定好,还不如自己熬点凉茶来下火。此外,顾客看王老吉产品,又像是饮料又像是凉茶,陷入认知混乱。

  而随着各种饮料和凉茶饮品的出现,王老吉拥有的优势越来越弱,如果再不调整产品定位,王老吉就可能面临销售下降,甚至亏损的危险。

  如果还是把王老吉定位为凉茶,北方等地区并没有这种饮品,很陌生,这也会给企业的发展带去不小的障碍。为此,产品重新定位迫在眉睫。

  后来,王老吉大力进行广告宣传,但是因为连企业都无法说清红罐王老吉究竟是什么,顾客就更不清楚了,完全不清楚怎么能够让顾客购买呢?结果,即便拍了很多创意广告,但销售业绩一点没有提升。

  于是,王老吉企业开始寻找王老吉的独特点,以便和其他饮品形成差异性,引起更多顾客的注意。后来,他们经过调查发现,很多顾客饮用红罐王老吉,主要是在烧烤、登山等场合,为了防止上火。而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发现,还没有哪个饮料进入这个市场,市场发展空间很大。

  这一发现,让王老吉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定位,于是“预防上火”就出现在了全国的大街小巷,王老吉顺利占领了这个市场,王老吉也因此做大做强,成为全国知名企业。

  由此可见,只有了解自身优势,将自身不同于其他同类产品的特点挖掘出来,和其他同类产品形成差异,这样,企业才能让自己产品的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企业也因此会在低成本运作的情况下,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所以,结合自身优势,发挥自身优势是产品定位的前提。

  今天关于品牌营销中万利达公司创始人吴惠天:漳州民企“教父”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呢,更多关于品牌广告营销策划的资讯请关注三众广告。

猜你喜欢

品牌营销中通路精耕的主要工作内容
品牌营销中正规(直营、公司)连锁的特点与形式
品牌营销中亚当斯密关于交换的理论
品牌营销中营销道德的基本内容
品牌营销中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品牌营销中举例说明什么是高峰负荷定价(高峰定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