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中托宾的市场结构理论

今日导读: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出现了经济“滞胀”,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面对“滞胀”,标准的凯恩斯理论和菲利普斯曲线都无法作出解释。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运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出现了经济“滞胀”,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面对“滞胀”,标准的凯恩斯理论和菲利普斯曲线都无法作出解释。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微观经济学补充宏观经济学来解释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发症。相关的理论学说应运而生,其中托宾的学说被新古典综合派认为是现代凯恩斯主义在“滞胀”理论方面的一个突破。

  托宾在1972年发表的《通货膨胀与失业》一文中,提出了关于“劳工市场上的均衡和失衡”的观点,用市场结构的变化来解释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发症。托宾认为,劳工市场的均衡(既无失业也无空位,劳工的供求一致)是极少见的情形,在大多数时间里,劳工市场是处于失衡状态的,市场在过度的需求或供给中变化,整个看来,经济往往是既有空位又有失业,而造成这种失业与空位并存的原因则是劳动市场的结构特征。例如,由于劳动市场的技术结构特点(有各种技术不同的工人),某种劳动供过于求,另一种劳动供不应求,劳动市场的地区结构和性别结构也同样会引出这种结果。在工资向下有刚性的情况下,空位的存在使工资增加,而失业的存在使工资并不下降。这样,整个社会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就有向上升的趋势,从而引起物价水平长期上升的趋势。换言之,如果劳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不存在结构特点对流动的限制,就没有失业与空位并存,也不会引起工资长期上升。但事实上正因为劳动市场结构特点限制了劳动力的流动,而失业对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减缓作用又大大地小于空位对货币工资率的推动作用,从而货币工资增长率上升产生长期通货膨胀的趋势。

品牌营销中托达罗的人口迁移理论

  19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Michael P.Todaro)发表多篇论文阐释他所构建的人口流动模型。

  与刘易斯不同的是,托达罗人口迁移理论承认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存在失业。托达罗旨在研究如何加速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的转移。

  托达罗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一个农业劳动者决定是否迁入城市,不仅要考虑城乡之间实际的收入差异,而且还要考虑城市的失业状况。即使城乡实际收入差异很大,农民也不会简单地作出迁移到城市去的决定,还必须考虑城市就业状况,即他在城市能否找到工作,需要多久才找到工作,找到一个什么样的工作,等等。农民在作出迁移决定时,都会考虑到这些问题的可能性。因此,他们在决定是否迁移时必须要做一个利弊权衡:在未找到工作之前,迁移到城市要遭受多少失业的风险,在城市找到工作后可以获得怎样的高收入。经过这样的风险——收益预测后,如果收益高于风险,他们就觉得可以迁移,如果风险高于收益,他们就决定留在农村而不是迁移到城市。从这个角度看,农民是理性的风险评估家。

  与刘易斯理论相比,托达罗的理论更加关注人口流动与城市失业并存现象。根据托达罗的理论,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不是依靠农村人口流入城市,而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使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不断缩小,最终使二元性消失。

  今天关于品牌营销中托宾的市场结构理论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呢,更多关于品牌广告营销策划的资讯请关注三众广告。

猜你喜欢

品牌营销中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品牌营销中产业结构政策之一: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品牌营销中讲座促销:什么意思、例子案例、方法技巧
品牌营销中什么是集中广告战略:适用情况
品牌营销中举例说明什么是后向一体化战略
品牌营销中反向定价法:什么意思、例子案例、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