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主要的理论基础涉及魁奈的《经济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三个方面。1.魁奈的《经济表》弗朗斯瓦·魁奈的《经济表》有原表和简表之分,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主要的理论基础涉及魁奈的《经济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三个方面。
1.魁奈的《经济表》
弗朗斯瓦·魁奈的《经济表》有原表和简表之分,原表发表于1758年,但由于其晦涩难懂,魁奈便于1766年将其简化,即为简表。《经济表》是关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的学说和对经济体系的全面总结,其中,魁奈描述了国民经济结构及各种关系运动的规律,除了文字说明外,还使用了简明的图表,由此开创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经济表》是以“纯产品”学说为基础的。
魁奈认为,土地是提供财富的唯一源泉,只有农业劳动才能增加财富,这种财富即为纯产品。按照这一思想,他将社会分为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和不生产阶级三个阶级,并分析了一年的社会总产品是怎样通过货币流通在社会各阶级之间进行分配,如何使再生产继续的过程。在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时,魁奈将一年的总产品作为出发点,分析了其各个组成部分在价值上和实物形式上的实现和补偿,说明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过程。
魁奈的《经济表》初步揭示了国民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为现代的产业关联分析提供了最初的理论基础。投入产出分析正是将其思想应用于社会再生产问题研究的一个具体的例子。
2.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在分析资本主义的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提出的,也被称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该理论描述了社会生产各部门的相互关系和社会再生产的进行过程,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社会再生产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产品的价值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组成;以及两大部类的交换关系、数量比例关系、价值实现、实物补偿、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实现条件等。
实际上,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揭示了社会生产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的规律,分析了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以及两大部类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关系,并且论证了两大部类的生产必须按照比例平衡发展,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因此,该理论成为产业结构和产业关联的基本原理之一。
3.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
列昂惕夫认为,投入产出法是用新古典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之间在数量上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的经验研究,因而是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的。瓦尔拉斯是用联立方程组来阐述一般均衡状态的,方程组的解就是均衡价格体系。然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是一种纯理论的抽象,无法对实际的经济活动进行实证性分析。列昂惕夫在一般均衡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假设条件对其进行了简化。
简化过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用产业替代一般均衡模型中的消费者和企业;
二是假定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即投入与产出呈线性关系;
三是假定各产业的生产活动是互不影响的;
四是假定消耗系数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
五是用一个年度的数据来计算消耗系数,即生产时间的差异问题被简化了。
通过以上简化,列昂惕夫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中的方程组推导成比较简单的线性方程组,这样,对线性方程组求解就成了投入产出分析应用于实证分析的关键。
品牌营销中投入产出分析的起源与发展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美国经济学家沃西里·列昂惕夫提出的。1936年,列昂惕夫发表了关于投入产出法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体系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1941年,出版了《1919—1939年美国经济结构》一书;1953年,与他人合作出版《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在这些著作中,他详细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并利用美国公布的经济统计资料,编制了1919、1929和1939年美国经济的投入产出表,用以分析美国的经济结构,从宏观上研究美国经济的均衡问题。
投入产出分析法的产生有其社会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许多经济现象是原有的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的。于是,一些经济学家希望通过运用数学方法和统计资料对原有的经济理论加以改造。列昂惕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他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与产出用一个棋盘式表格(即投入产出表)联系起来,并且计算了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此后,这种方法在世界各国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在经济分析和计划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后,投入产出分析法不断发展,在深度上,出现了外生变量内生化,静态模型向动态模型发展,投入产出与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相结合编制最优化模型等拓展;在广度上,扩展到环境污染治理模型、国际贸易模型、世界模型、人口和教育模型等。
今天关于品牌营销中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呢,更多关于品牌广告营销策划的资讯请关注三众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