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中汤姆·彼得斯的管理思想:世界级质量的12个特征

今日导读:彼得斯利用多年的时间读遍了所能够找到的有关这个主题的材料并仔细地研究了IBM、泰能、米利肯等公司的质量革命成果总结出来世界级质量的12个特征,即:(1)管理者着迷于质量。首

  彼得斯利用多年的时间读遍了所能够找到的有关这个主题的材料并仔细地研究了IBM、泰能、米利肯等公司的质量革命成果总结出来世界级质量的12个特征,即:

  (1)管理者着迷于质量。首先是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的着迷。它意味着什么呢?它是一种本能,质量就正是从感情上的依恋开始的,没有“如果”、“那么”或“但是”可言。

  (2)有一套思想体系或思想方法作为指导。

  (3)质量是可以衡量的。

  (4)高质量要受到奖励。

  (5)每个员工都应在技术上受到培训以便评估质量。正如日本人所说:质量,始于培训、终于培训。

  (6)利用包含跨职能部门或跨系统的团队。首先还是要从思想认识上根本转变:必须从根本上把我们的管理哲学从敌对转移到合作上来。

  (7)小的就是美的。

  (8)提供不断的刺激。创造无止境的“霍桑效应”。质量革命是一场关注琐碎细节的战争,攸关得失成败。

  (9)建立一个致力于质量改进的平行组织结构“影子质量组织”。

  (10)人人都发挥作用:尤其是供应商,但销售商与客户也同样必须是质量改进过程的一部分。

  (11)质量上升会导致成本下降,改进质量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

  (12)质量改进永无止境。每件产品或服务,每天都是相对地变好或变坏,但绝不会停滞不动的。

  彼得斯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被称为“商界教皇”,其主要代表作《追求卓越》被称为“美国工商管理圣经”。《商业周刊》这样评价这位管理奇才:“无论你对汤姆·彼得斯的言论喜欢还是嫌恶,他都称得上是继彼得·德鲁克(Peter Ferdinand Drucker,1909~2005年)之后最优秀和最具有影响力的管理学天才。”彼得斯的著作中充斥着有关后现代企业管理的智慧,因而曾被誉为“后现代企业之父”。

品牌营销中唐世平的制度演化思想

  唐世平(2016)在其所著的《制度变迁的广义理论》中,在对关于制度变迁的和谐学派和冲突学派进行批判与综合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关于制度变迁的社会演化理论,以回答关于制度变迁的元事实和解答关于制度变迁的基本难题。他指出,社会演化与生物进化有根本的不同,因为社会演化中有观念力量在起作用,制度变迁的社会演化理论并非生物进化在社会变迁上的机械应用。他认为,制度是社会知识的化身或者是固化的观念,由于行为体之间存在着多样化的知识,所以制度变迁的过程实质就是从不计其数的观念中择取非常有限的几种观念然后将其转化为制度,故而可以把观念视作基因而把制度安排视作表型(phenotypes),制度变迁的过程就是利用社会进化的“变异—选择—遗传”机制加以分析。遵循表型通常是选择的客体这一原则,制度变迁中选择的主要客体就是特定的制度安排,不同制度安排下的受众选择他们所认为的能够增进其福利的制度。

  唐世平以“变异—选择—遗传”机制为核心阐述了制度变迁的社会演化过程。该过程包括五个不同的阶段:

  ①产生关于特定制度安排的观念;

  ②政治动员;

  ③争夺设计和强行规定特定制度安排(制定特定规则)的权力;

  ④制定规则;

  ⑤合法化、稳定化以及复制。合在一起,这五个阶段对应于演化中的三个阶段——变异(突变)、选择(减少变异)、遗传(稳定化)。观念的产生对应着突变,政治动员和权力斗争对应着选择,规则的制定及其合法化、稳定化和复制对应着遗传。正如生物进化中的“变异—选择—遗传”循环能够无限进行下去一样,制度变迁的“变异—选择—遗传”循环也可以无限进行下去。

  有四种可能性(直接诱因)几乎可以立即重启制度变迁的整个过程:

  ①出现了新的观念且新的观念是针对特定制度安排的反意识形态;

  ②有了可以改变现行制度安排并创立或强加新的制度安排的权力;

  ③在整个制度体系中,某项制度安排与其他制度安排不相兼容;

  ④外部冲击,如资源禀赋的变化、战争和战争威胁、科技进步、自然灾难。在上述机制下,制度和制度体系会经历缓慢的或突然的变化。在多数情况下,制度变迁是缓慢的,但剧变确实存在,剧变甚至可能和平地发生,制度变迁也可能以混合形式发生。

  今天关于品牌营销中汤姆·彼得斯的管理思想:世界级质量的12个特征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呢,更多关于品牌广告营销策划的资讯请关注三众广告。

猜你喜欢

品牌营销中脾气暴躁型客户的特点与应对方法
品牌营销中无差异市场广告战略的特点
品牌营销中什么是市场营销管理:市场营销属于管理学的范畴
品牌营销中举例说明什么是限制性营销
品牌营销中产学研联盟的合作模式
品牌营销中一对一营销的核心思想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