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中社会化网络营销的特征与优势

今日导读:相对来说,社会化网络营销作为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营销模式,具有独特的性质和核心优势。归纳起来,最典型的特征和优势如下所示:参与互动性强。社会化媒体是公开化的、低门槛的平台

  相对来说,社会化网络营销作为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营销模式,具有独特的性质和核心优势。归纳起来,最典型的特征和优势如下所示:

  参与互动性强。社会化媒体是公开化的、低门槛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免费地参与其中。消费者与商家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和沟通关系,消费者可以直接贡献或反馈产品体验感受和使用建议等,缩短了消费者与商家的距离。同时消费者能够通过分享、转发、评论、回复等方式非常便捷地反馈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从而将信息直接传递给身边的好友。传统媒体采用的是“广播”形式,消费者只能看不能说,内容是单向传播流动,消费者被动接受。而在社会化网络营销中内容是在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以及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双向动态流动的。

  营销对象精准。在社会化媒体中,消费者拥有充分的选择权,能够自由选择其感兴趣的品牌进行关注、跟随或加为好友。因此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中,品牌的营销受众大部分是品牌对应的铁杆粉丝或潜在顾客。所以很多淘宝大卖家采取各种手段,激励消费者关注店铺的官方微博。一旦卖家有任何营销活动,就能通过微博精准通知到目标客户群体。例如时尚箱包品牌麦包包在淘江湖和新浪微博同时开设了店铺微博,用来进行店铺上新公告、限时抢购、商品宣传等营销。在合适的时候,推送最感兴趣的内容给对的人,营销效果自然立竿见影。同时在社会化平台中,容易以同类话题聚合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群,形成社区氛围,并且可以充分交流,比如“北京新东方四六级”新浪微群用户数突破10 000人,产生了大量对四六级话题的讨论或转发,用户互动非常活跃。

  传播速度快。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内核在于人际关系。它以品牌和消费者为结点,品牌连接自身的粉丝和潜在客户群体,消费者连接现实生活中的熟人和共同兴趣爱好的人群。一旦有了好的营销内容,就能通过这种关系产生病毒传播,其自传播速度非常快。消费者在讨论、参与这些内容的分享时,所讨论的内容就像源源不断的病毒,依托人际关系产生一级一级的辐射,比如传给周围的朋友、同学、家人,在他们那里又会产生裂变式的扩散效应,从而使品牌营销内容在短时间内流行起来。例如凡客体的爆红,凡客体以凡客官方微博的互动活动作为源头,并以戏谑、恶搞名人和主流文化为引爆点,吸引大量网民参与创造个性化凡客体。每个用户都能用图片和语言表达彰显自己的个性和恶搞别人,网民自发组织参与,自发转发传播,从而引发了凡客体的流行。

  投入产出高。社会化媒体是立体化的平台,能够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对营销内容进行阐述,直观生动地传递了品牌的内涵。同时目前大部分社会化媒体平台都是免费平台,只要商家能制定整体营销策略和规划,投入时间和人力有节奏、有策略、有技巧地稳步推进执行,就能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社会化媒体平台就像一段坡路,创意的营销内容就像雪球,轻轻推动雪球,它就能快速自发地滚动起来,并且越滚越大。

  整合效应明显。传统营销的特点是短、频、快,大部分是一次性的,而社会化网络营销是长期持续积累的。一旦粉丝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能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同时社会化网络具有开放兼容的特性,社会化网络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核心、以关系为基础、以应用服务为导向的大关系网络,所以能够快速连接和打通各种资源和通路,比如微博能够连通网页、视频、图片、移动客户端等,相互双向强连接,发挥整合效应。

  不过,社会化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容易出现不可控的情况,容易发生公关危机。博客、微博、视频网站、Twitter、MySpace、SNS等工具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其所具有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影响力和口碑价值上。既然是互动就有两面性,正面、积极的互动能够提升品牌价值,而负面、消极的互动只能令品牌价值贬值。所以社会化网络营销需要引导积极的互动,控制消极的互动,引导并监测舆情走向。因为一旦负面信息进入社会化媒体中,就很难人为地把控其发展方向、速度和结果等。过度的煽风点火更容易使商家植入的信息变成对品牌伤害的一个利器。典型的案例是某企业总经理在汶川大地震时在博客里发表的关于捐款的一番言论,结果遭到媒体和网民的口诛笔伐,其个人和企业品牌形象也跌至谷底。

  只有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的优势和潮流趋势,顺势而为,充分利用社会化网络营销的优势,使企业开展的营销活动游刃有余,才能达到最佳商业效果。

品牌营销中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的主要思想与代表人物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英国兴起的一个管理理论学派。它是由管理学家特里斯特、埃默里、赖斯等人在英国伦敦塔维斯托克人际关系研究所期间,所主持的对英国达勒姆煤矿采煤作业组织和印度艾默达巴德纺织厂进行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他们既重视人的社会关系,也重视技术对人员的影响。他们通过对英国煤矿中生产问题的研究,发现简单分析企业中的社会方面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其技术方面。他们发现,企业中的技术系统(如机器设备和采掘方法)对社会系统有很大的影响。个人态度和群体行为都受到人们在其中工作的技术系统的重大影响。因此,他们认为,必须把企业中的社会系统同技术系统结合起来考虑,而管理者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要确保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的大部分著作都集中于研究科学技术对个人、对群体行为方式,以及对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等的影响,因此,特别注重于工业工程、人机工程等方面问题的研究。他们认为,组织既是一个社会系统,又是一个技术系统,并非常强调技术系统的重要性,认为技术系统是组织同环境进行联系的中介。

  这个学派不仅在英国,而且在印度、瑞典等地有着广泛的研究项目。他们的研究,对后来的工作团队建设有着重大影响。这一学派,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此前管理学研究的不足,它强调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的相互作用,指出管理的效果不仅与人际关系有关,还与工作的技术环境有关。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偏向于工业工程学,他们的大部分工作限定在工厂或其他生产系统。在孔茨看来,该学派对社会系统与技术系统相互作用的完整分析,对管理的有效性以及相关基础知识的补充做出了有价值的研究。但是这一学派只关注管理工作的一个具体领域,而不是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的贡献,一方面在于他们着眼于对工作群体的研究和分析,修正了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的观点,认为组织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系统”,同时还是一个“技术系统”。在组织设计上,既应满足组织成员的社会性、心理性的需要,又应考虑到工艺技术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既实现工作的人道化,使职工心理得到满足,又能提高生产效率。该学派还在社会系统与技术系统的关系上作过研究,以确定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便于设计高效率的工作群体。该学派认为,技术系统(指机器设备、原材料、劳动力素质、产品销售等物质技术的状态)是一个组织同其环境的中介。一个企业对它所需资源的市场变动能在多大程度上承受,而不至于引起组织结构的改变,这取决于企业的技术系统的灵活性。而且企业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同样的投入可以有不同的产出,或者相反。因此,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技术系统的特性,协调企业与其环境之间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即所谓的“边界管理”。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的另一贡献是研究分析了作为一个开放式的社会技术系统的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因果结构”,强调适应环境的重要性。该学派指出,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并非是对企业内部的管理,而是边界管理——协调企业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管理人员要使企业成长和发展,他们首先就要控制“边界条件”,即企业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交换形式,在战略上使企业处于一种有条件进一步成长的地位。该学派将环境分为4种类型:一是静态的、随机化的环境;二是静态的、群集的环境;三是被打扰、反应式环境;四是动乱场。前两种环境中的因素相对不变,故古典的组织理论比较适用。而在后两种动态环境下,组织要生存下去,就要采用有机的、新的组织形式,如矩阵组织等,同时还要开发出一整套有效的抵御竞争威胁、克服不确定性的方法、战略与战术。社会技术系统学派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着眼于企业组织的动态研究,从工艺技术装备、职工心理需要以及经济效益3个方面揭示出提高组织生存能力的方法,并且强调边界管理的重大意义。该学派丰富了管理学的理论,对组织行为学、生产管理以及组织理论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今天关于品牌营销中社会化网络营销的特征与优势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呢,更多关于品牌广告营销策划的资讯请关注三众广告。

猜你喜欢

品牌营销中城市圈层扩展的周期波动性和方向性
品牌营销中可口可乐新渠道开发的启示
品牌营销中什么是消费者需要:消费者需要的内涵
品牌营销中服务利润链理论的启示:激励客服人员的重要性
品牌营销中什么是主导产业的筱原基准
品牌营销中贸易主体培育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