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经济学上的“内卷化效应”指的是长时间从事同一份工作,并且还保持在一定的层面,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和改观,这种行为通常是一种自我懈怠和自我消耗。该行为表现在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被
一位名叫利福德·盖尔茨的美国人类文化学家20世纪60年代末的时候在印尼美丽的爪哇岛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虽然当地风景如画,但是他却丝毫都不在意。原来,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观察当地的水稻生产上,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他发现当地人的耕作方式一直都保持着一种原始状态。这样的原生态农业虽然让爪哇岛保持着原始的自然景色,但是却让当地的农业陷入了一种简单重复,没有丝毫进步的状态。于是,利福德就将这种现象称为“内卷化”,后来这个概念被引入到经济学中,于是便有了经济学上的“内卷化效应”。
经济学上的“内卷化效应”指的是长时间从事同一份工作,并且还保持在一定的层面,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和改观,这种行为通常是一种自我懈怠和自我消耗。该行为表现在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被广泛应用到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学术研究等领域中。一个社会或是组织可能会出现内卷化效应,比如说故事中提到的爪哇岛,这个小岛就是长时间既没有突变式的发展,也没有渐进式的增长,而是长期地在一个简单的层次上自我重复,这样的社会或是组织是不会有发展的。
同样,个人也会出现内卷化现象,比如说老李30年前进入企业时是一个普通员工,30年后还是一个普通员工,而那些和他一起进入该企业的员工都已经成为了他的领导,甚至是企业的老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老李经常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感到郁闷忧愁,可是他并没有奋起直追,而是每天都简单地重复相同的工作,这就是“内卷化”对个人的伤害。
为了让大家对“内卷化”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我们来看一个“内卷化”的经典故事:
多年之前,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去陕北出差,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采访了一个在黄土高坡上放羊的小男孩,于是就有了一段经典的对话:
记者问小男孩:“你为什么要放羊?”
小男孩说:“为了卖钱。”
记者又问:“卖钱后做什么呢?”
小男孩回答说:“娶媳妇呀。”
记者问:“娶媳妇做什么?”
小男孩说:“生娃。”
记者问:“生娃做什么?”
小男孩回答说:“放羊。”
看完这段对话后,大家对“内卷化效应”应该都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下面,我们就来重点了解一下企业经营中的内卷化现象。
首先,我们要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一辈子都只能做一个小老板?是他不想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吗?很显然不是,任何一个创业者都想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企业一直在原地打转呢?很简单,因为这些企业的领导者的思想观念长时间一直停滞不前。20世纪90年代时,我国的民营企业纷纷进入了多事之秋,一夜之间很多著名的企业都轰然倒塌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观念一直停留在原地。面对着国际化接轨、现代化生产的大趋势、大潮流,这些企业的老板却还在用农民的思想去管理自己的企业。这样一来,他们就开始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倒闭也就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
其次,在一些中小企业里,经常会出现家族管理的模式。一些被企业的管理者当作是“亲信”的人由于和管理者关系近,既方便领导又值得信任,所以就被安排到了公司的各个领导岗位上。管理思维的陈旧和管理模式的僵化,自然会导致企业内卷化现象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企业不能吸收新鲜的管理经验,无法引进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设备,就没有办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最终就只能被市场淘汰出局。
所以说,内卷化的结果是非常可怕的,他会让一个人或是一个组织在一个固定的层面上无休止地内缠、内耗、内旋,从而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中。因此,要想不被“内卷化”,就必须解放思想,积极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所谓的创新能力,就是指企业或是个人获得新知识和扩充新知识并发现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心智能力,是打破“内卷化效应”的独门利器。
企业只有拥有了强大的创新能力,才能在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人特我转”,才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把企业做优做大做强。
个人如何避免内卷化效应
个人避免内卷化效应的途径如下:
1.不要过分安逸于现实生活,不求上进,要积极发掘自己内心的强大动力,相信自己可以做出更大的成绩。要时刻告诫自己: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努力着,你凭什么不努力?你还有什么理由混下去?
2.要想办法去改变自己的现实处境。不要以自己没有技术、没有能力、没有过硬的学历为借口,要努力培养自己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习惯,要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积极改变自己的处境。
3.我们要有意识地转变自己的生活态度,这样自己已经适应了多年的习惯就会得到改正。
品牌营销中内企业家与企业家的区别
内企业家与企业家的区别
内企业家是指企业为了鼓励创新,允许自己的员工在一定限度的时间内离开本岗位工作,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创新活动,并且可以利用企业的现有条件,如资金、设备等。由于这些员工的创新行为颇具企业家的特征,但是创新的风险和收益均在所在企业内,因此称这些从事创新活动的员工为“内企业家”,由内企业家创建的企业称为“内企业”。
企业家与内企业家的根本不同在于,内企业家的活动局限在企业内部,其行动受到企业的规定、政策和制度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内企业是结构最为简单、行动最为灵活的创新组织形式。它对激发创新意识,实现创新人员的成就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类模式较好地处理了企业制度约束和创新的自由运作这一矛盾。
今天关于品牌营销中内卷化效应的例子与启示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呢,更多关于品牌广告营销策划的资讯请关注三众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