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中贸易主体的培育历程

今日导读:我国贸易主体的发育较晚,在改革开放后才真正开始发育。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贸易主体的发育。在培育贸易主体方面,改革沿着两个轨迹进行。一是大力发展非国有经

  我国贸易主体的发育较晚,在改革开放后才真正开始发育。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贸易主体的发育。在培育贸易主体方面,改革沿着两个轨迹进行。一是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使贸易主体的数量迅速扩大。

  改革伊始,国家就调整和完善了所有制关系政策: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通过国有资产的重组,优化资本结构,调整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所有制,其他经济成分发展迅速,比重上升。

  二是改革国有企业,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贸易主体的质量。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沿着放权让利的思路进行,实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和两步利改税的政策,推行了承包责任制,进行了股份制试点以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使国有企业初步成长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其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增值和发展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这些改革措施只是在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上做文章,是在对原有体制格局作不大的变动条件下进行的,因而,国有企业在传统体制下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如政企不分、产权责任不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顺、企业长期存在冗员等,国有企业尚未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完整意义的贸易主体。这些深层次的问题,表明原有的企业制度已不适应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只有进行制度上的变革和创新,从理顺产权关系和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入手,才能比较深刻地触及传统国有企业的病根。

  因此,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国有企业的改革就从扩权让利为主,转变到制度创新;从单项改革为主,转变到综合配套改革,实行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从着眼于单个企业转变到着力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把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改造、改组、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等。这些改革措施较好地推动了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

品牌营销中贸易主体的培育路径

  在对贸易主体诸要素的培育中,贸易经营主体的培育是整个贸易主体培育的核心。强化对于贸易经营主体的培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努力引导贸易经营者转变经营观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为特征,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态的新型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2)重点抓好一批大型连锁店、超市和贸易集团。通过联合、兼并、股权置换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批大型商贸企业群。

  (3)大力发展高素质的商贸企业家。

  要建立充分竞争的商贸企业家市场,使商贸企业家阶层通过完善迅捷的信息传递渠道,借助猎头公司等中介服务体系,通过市场化的公平、公开、完全双向的选择方式,使商贸企业家资源通过市场有效配置。要注重内部选拔与外部招聘相结合,有规范地筛选、聘用程序并进行专业培训。要真正做到商贸企业家业绩考核主体不是行政主管部门,而是董事会等机构,通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销售率、利润率、股票价格等指标以及非财务指标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建立对经营者严格而科学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商贸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对商贸企业家激励主要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物质激励有多种形式,主要有年薪制、在职消费货币化、额外医疗、人寿保险承保额、养老金制度以及补贴制度。精神激励形式主要有目标激励、荣誉声望激励、社会地位激励、信任激励以及挑战性工作激励。对商贸企业家的约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对权力的约束;建立较完善的监督机制;对渎职者采取惩罚措施。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健全的制度约束,如商贸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委托专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查账验证制度、民主监督制度以及对商贸企业领导人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有效的监督方法,如通过报纸、电台、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对商贸企业家进行舆论约束;如通过对商贸企业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对商贸企业家进行道德约束和自我约束。

  今天关于品牌营销中贸易主体的培育历程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呢,更多关于品牌广告营销策划的资讯请关注三众广告。

猜你喜欢

品牌营销中十大非理性的行为
品牌营销中渠道资源:什么意思、例子案例
品牌营销中人口结构对医药营销的影响
品牌营销中跨境电商B2B、 B2C、 C2C模式的区别
品牌营销中什么是市场挑战者:市场挑战者的例子案例
品牌营销中保险市场细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