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是企业在经济新形式之下的生存与发展之道。绿色经济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那么究竟什么是绿色经济呢?绿色经济思想是构成绿色经济的核心,其思想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
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是企业在经济新形式之下的生存与发展之道。绿色经济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那么究竟什么是绿色经济呢?
绿色经济思想是构成绿色经济的核心,其思想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以下是绿色经济的三个阶段的不同内涵:
一、第一阶段(1989-2006年)
1989年至2006年是绿色经济思想的兴起阶段。1989年,环境学家皮尔斯在《绿色经济的蓝图》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绿色经济思想与概念。但早在1972年,绿色发展的模糊概念与思想就已面世,而绿色发展是绿色经济的核心所在。
绿色反思是1972年的年代性特征,这一年中出现了许多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文献资料。例如,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对西方工业化国家以高耗能、高污染为核心的褐色经济增长模式与方法提出质疑,认为这种经济模式与可持续性发展背道而驰。并对当时的企业发出警告:地球资源的消耗极限与工业无序增长的天花板,将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
同年,联合国已经意识到人类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无形的联系,于是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正是这次会议,让联合国环境署得以诞生。在会议上,各个参与会议的国家代表就“只有一个地球”达成共识,并推出了《人类环境宣言》。
至此之后,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逐渐传播开来,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这是绿色经济的萌芽,是皮尔斯提出绿色经济思想与概念的前提。
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以环保与发展的角度,继续深化绿色发展的思想:强调对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强调降低污染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保的双赢。此时的绿色发展思想已经于趋近于皮尔斯的绿色经济思想。
皮尔斯可谓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在吸取他人理论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提出绿色经济。皮尔斯阐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具体联系与发展改善问题,但其本质是对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阐述。
在绿色经济的兴起阶段,以皮尔斯提出的思想为阶段性特征。虽然,在这一阶段之中,提出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问题,但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有效的措施与方法。这让人民群众形成的绿色经济认知只停留在环保层面,并不理解保护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具体推动作用与过程。
综上所述,绿色经济思想的第一个阶段是兴起阶段,绿色经济更多的是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被动措施。
二、第二阶段(2007-2009年)
绿色经济思想在2007年到20009年已经趋于成熟,这一阶段是绿色经思想发展的完善时期。
在200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绿色工作 : 在低碳、可持续的世界中实现体面工作》,将绿色经济重新定义,即: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能够创造并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薪工作的经济模式。
这一定义突破了人们对于绿色经济的单一的环保层面的认知,使绿色经济发展成为多维度理论与思想。
2008年10月,这一阶段的绿色经济思想开始付诸行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拉开了全球绿色新政的序幕,并将绿色经济计划提上日程。除此之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还提出了具有系统性的发展绿色经济的思路与建议,获得了人民群众与国际社会的回应与用户,将绿色经济打造成为国际社会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潮流。
本阶段的绿色经济开始从多维度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强调整体性的经济系统的转型与完善。但本阶段并未将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较好的融合,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是本阶段的重点,这使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仍旧属于两个系统。
三、第三阶段(2010-2018年)
绿色经济每个发展阶段的思想内核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与升级,其第三阶段的思想内核是201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绿色经济新定义。
本阶段发展的绿色经济的目的在于给全人类带来幸福感,展现社会的公平,并通过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发展经济的环境风险。绿色经济至此阶段成为多重含义、立体的复杂概念,即将生态环境系统、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相联结,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社会公平层面达到平衡状态,从而提升经济收益,促进长久发展。
综上所述,绿色经济的思想内核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在未来也许还会根据生态系统、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变化,进行完善与丰富。但在目前阶段,我们各个企业的实践重点依旧在于实现各系统的平衡与融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品牌营销中绿色农业、蓝色农业、白色农业的区别
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是以土、水、光、气为基础的传统绿色植物种植业以及赖以生存的畜牧养殖业的统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经济、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传统绿色农业需不断克服自身缺陷,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向多种模式发展。现代绿色农业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
在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的“石油农业”和大量采用饲料圈养的“饲料畜牧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以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为标志的绿色农业开始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方向。绿色农业以生态理论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在某一区域内建立具有地区特色的农业体系。这种体系吸取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精华,但又有别于传统农庄式的农业,同时也与石油农业相异。绿色农业作为传统农业绿色化特征的体现,是任何其他类型的种植和养殖业所无法取代的。也正因为如此,绿色农业在所有的农业形式中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
蓝色农业
在当今世界各国备受土地短缺、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等问题困扰时,以海洋为基础的水生农业,即像耕种陆地一样耕种海洋,成为一场具有革命性的农业新形态。蓝色农业是指利用海洋和内陆水域,以及低洼盐碱地等蓝色国土资源发展渔业和渔区经济,并以此带动水生动植物开发利用的相关产业。
然而,蓝色农业并非必然就是生态型农业,过度的开发和不良利用对海洋生态同样具有破坏作用。例如,中国沿海地区的海水养殖区大多分布在沿海港湾和河口附近水域,这些水域同样也是陆地和水上排污的主要收纳场所。据统计,中国每年直接入海的废水高达80亿吨,并且富含营养物质和有机农药的农业污水也随着地表流入沿海水体,导致临海水域水质恶化,直接威胁着蓝色农业的食品安全。此外,目前的海水养殖品种少,尤其缺乏品质优良、抗逆能力强的品种。除了少数种类外,海水养殖对象大多缺乏人工选育,其生长速度、抗逆能力、品质质量等,都急需人工选育加以改进。因此,海水养殖的技术含量提升和加工能力提升,都是蓝色农业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最后,单一养殖,且长期密集养殖将导致自然生态恶化和产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因此,现代蓝色农业要求利用生态化技术、品种选育技术等对传统海水养殖业进行改造和升级。
白色农业
白色农业是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包括高科技生物工程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白色农业生产环境高度洁净,生产过程不存在污染,其产品安全、无毒副作用,加之人们在工厂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事劳动生产,故形象化地称之为“白色农业”。
目前,白色农业的研究应用领域包括:微生物食品;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兽药;微生物能源;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等。发展生物技术产业,除合理开发、利用现有农业生物资源外,还可以利用生物技术开辟新的生物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白色农业是在工厂中以微生物发酵工程为基础,采取大规模一年四季生产,不受季节和气候的限制,既节约了土地和其他资源,也不造成环境污染。白色农业涉及农产品的综合利用、饲料、生物能源和生态农业等方面的开发,逐步形成了一种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例如,利用微生物发酵处理秸轩转化成饲料,利用生物技术培养新菌种,加快氨基酸发酵的利用等,都将成为21世纪的新产业。白色农业把向土地要粮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向秸秆要粮、向废弃物要粮,这对人类的意义极其深远。发展白色农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战略开辟了新方向。
今天关于品牌营销中绿色经济思想演变的三个阶段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呢,更多关于品牌广告营销策划的资讯请关注三众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