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中勒纳指数的例子与启示

今日导读:勒纳指数是一个厂商所拥有的垄断势力的大小,它等于(P—MC)/P,此处P是厂商的价格,MC是边际成本。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中少数几个最大公司(通常取领先的前4名或者前8名)所

  勒纳指数是一个厂商所拥有的垄断势力的大小,它等于(P—MC)/P,此处P是厂商的价格,MC是边际成本。

  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中少数几个最大公司(通常取领先的前4名或者前8名)所占的市场份额,是判断一个市场的垄断或者竞争程度的重要指标。贝恩曾假设,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促进了企业间的合谋,市场势力越大,竞争程度越低,从而行业报酬率越可能高于平均报酬率。根据登姆塞茨的实证研究结论:当市场集中率超过50%以后,行业的报酬率与市场集中度成正相关关系。

  众所周知,在我国,铁路运输是由国家垄断运营的。前几年,铁道部在春运期间都会提高票价,其目的是作为垄断厂商可以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另外,通过涨价可以提高资源配置。可是,我们也要注意到这么一个现实,那就是前几年春运涨价并没有收到明显的调控需求、提高资源配置的效果,反而使得“黄牛党”、“批条子”、“走后门”的寻租现象更加频繁。

  我国铁路客运长期处于垄断经营状态,价格对需求几乎没有弹性。由勒纳指数我们知道,厂商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越小,厂商对市场的垄断程度就越大。铁路价格浮动与不浮动,对供给与需求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铁路票价涨得再高,运力供给也不可能马上提高,有事必须乘火车出门的人也不可能就不出门。实际上,火车票涨价25%对减少市场的需求并不敏感,该回家的人总还是要回家,即便再涨价10%,或者更多,这种敏感程度还是不高,人们还是要乘车回家过年。用更直白的话就是说:火车票涨价是明知道老百姓要回家过年,于是就涨价了,涨价了该回家的还要回家。这种涨价就如看到别人自行车的气门皮坏了,立即把气门皮的价格涨到每个1元一样。

  2008年,铁道部带头实行春运火车票价不上浮,并由此带动公路票价也不再上浮,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这一举措,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工等社会低收入阶层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说明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多,广大群众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其政治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春运不涨价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利大于弊,应该坚持。

品牌营销中雷蒙德·弗农的产品循环发展模式

  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他认为,产品一般经历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构成的一个周期。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为了便于区分,弗农把这些国家依次分成创新国(一般为最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就同一种商品的生产而言,创新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产品的生产处于生命周期中的成长阶段。

  这时,创新国向一般发达国家出口该产品;随着成熟期的临近,创新国将该产品的生产技术向世界范围普及,逐渐失去了生产和销售这种产品的优势地位。随着一般发达国家对这种产品的仿制和研究,使创新国的成本优势也逐渐消失,这时其在该产品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为了维持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只有将国内投资转向具有较低劳动力成本和地区资源优势的国家,就地组织生产和销售。由于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生产具有成本优势,因此,创新国反而从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进口该产品,这被称为“反回头效应”。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可以回避风险大、花费多的技术开发过程,充分利用创新国的资金和技术,并与本国廉价劳动力资源和其他优势资源相结合,以成本优势返销到工业先行国的市场,这可以大大缩短经济欠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因此,对于经济欠发达国家来说,产业结构演变模式要与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利用产品循环发展模式,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来实现本国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国际一体化。这种产品循环顺序是“新产品开发→国内市场形成→出口→资本和技术出口→进口→更新的产品开发……”产品经过这一顺序的不断循环,带动了工业结构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资金进而向技术密集型演进,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阶段来加快本国的工业化进程(如图2.2所示):

  第一阶段:研究开发新产品,逐渐占领国内市场;

  第二阶段:国内市场饱和后,要开拓国际市场,增加该产品的出口;

  第三阶段:产品占领国外市场后,输出资本和生产技术,促成资本和技术与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和其他资源相结合,就地组织生产和销售。

  第四阶段:国外生产能力形成后,又会使这种产品以更低的价格返销国内市场,迫使开发了新产品的创新国削减或放弃该产品的生产,从而促进下一个新产品的开发。

  图2.2 产品循环发展模式

  今天关于品牌营销中勒纳指数的例子与启示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呢,更多关于品牌广告营销策划的资讯请关注三众广告。

猜你喜欢

品牌营销中房地产市场营销组合:什么意思、主要内容
品牌营销中可口可乐的堪萨斯计划为什么失败了?
品牌营销中举例说明什么是改良新产品:主要特点
品牌营销中什么是保证成交法:什么意思、原则技巧
品牌营销中报纸广告的心理特征与优点:广泛性、信赖性、保存性、经济性
品牌营销中威廉姆森的企业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