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国际依附论又称“外围——中心论”,一种研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有阿根廷的劳尔·普雷维什、埃及的萨米尔·阿明、英国的A.G.弗兰克和美国的I
国际依附论又称“外围——中心论”,一种研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有阿根廷的劳尔·普雷维什、埃及的萨米尔·阿明、英国的A.G.弗兰克和美国的I·沃勒斯坦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大亚非拉国家虽然先后摆脱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殖民统治,建立了拥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但是并未从此走上富裕富强之路,它们在经济上依然依附于西方发达国家。依附论认为,世界被分为中心国家(发达国家)和外围国家(发展中国家),前者在世界经济中居支配地位,后者受前者的剥削和控制,后者依附于前者,中心与外围之间处于不平等的国际关系中。
普雷维什指出,中心和外围是两个技术结构极不相同的体系,中心体系是主宰,外围体系是附庸。在中心与外围的贸易交往中,贸易条件对初级产品出口国和制成品进口国——发展中国家越来越不利,对初级产品进口国和制成品出口国——发达国家越来越有利。为了改变外围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状况,他为发展中国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如实行工业化、建立区域性共同市场和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等。
依附论者一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的影响,因此,他们也自称为“新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他们所受的马克思主义影响在程度上有所不同。有的比较明显地采用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发展中国家国内的阶级关系和国际环境中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势力,去分析支配——依附关系;有的特别重视社会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因素,对支配——依附关系既作实证又作规范的分析;有的则侧重对传统的比较成本学说的批判,提出不平等交换理论,以解释支配——依附关系。
依附论产生于20世纪50-60年代,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石油危机的出现,发展中国家处于一种更加不利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地位,从而国际依附理论逐渐在发展中国家的知识界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
品牌营销中国际依附论的产生及其理论渊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大亚非拉国家虽然先后摆脱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殖民统治,建立了拥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但是并未从此走上富裕富强之路,它们在经济上依然依附于西方发达国家。依附论是基于解释这种现状,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构成世界经济的中心,发展中国家处于其外围并受剥削与控制的现状而产生的。战后拉美经济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附更为鲜明,因此,依附论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在拉丁美洲产生并发展起来是再自然不过了。
与帝国主义理论主要研究帝国主义中心的扩张过程和对世界的统治不同,依附论更侧重于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居于外围的国家,主要研究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对外围国家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的影响,以及外围国家的变化对世界资本主义积累的总进程的影响。从这一点来看,可以把依附论看作帝国主义理论的补充和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依附论有时也被称为新帝国主义理论。
关于依附论的理论渊源,不可否认的是,它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同时也借鉴了结构主义分析方法。西方流行的现代化理论则构成了依附论的“反题”。一般认为,依附论的直接理论来源,是拉美经委会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早期依附理论或不发达理论,其间接来源则是德裔学者安德烈·冈德·弗兰克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的殖民地资本主义理论。
今天关于品牌营销中国际依附论(外围-中心论)的基本观点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呢,更多关于品牌广告营销策划的资讯请关注三众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