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安东尼·奥古斯汀·古诺(Antoine Augustin Cournot,1801—1877)出生于法国奥特桑尼,20岁时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数学,1833年获得巴黎大
安东尼·奥古斯汀·古诺(Antoine Augustin Cournot,1801—1877)出生于法国奥特桑尼,20岁时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数学,1833年获得巴黎大学的科学博士学位,1834年在里昂任数学教授,1835年被任命为格勒诺布尔学院院长,随后被加封为教育总视察官,1854年成为第戎学院的校长,直到1862年退休。
他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的研究》(1838年)、《财富理论的原理》(1863年)、《经济学评论》(1877年)。古诺是一位极具创造性的思想家,他开创性地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学原理,在其代表作《关于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的研究》一书中,将边际原理应用于厂商理论,构建了一个精美的理论系统。因此,他被称为数理经济学的鼻祖,也成为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先驱者之一。
古诺认为经济学是研究财富的科学。他将财富等同于交换价值,强调交换价值作为两个物品之间的比例具有客观的属性,并指出:“经济学家之所以分为各种学派,实践家和理论家之间的斗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财富一词在通常说法中的含糊不清而产生的,是由于一直把交换价值的固定的和明确的含义,同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所估价的效用的含义混淆起来所产生的,因为对于事物的效用来说,不存在固定的标准。”
古诺将价值等同于价格,并讨论了价格的决定。他认为需求在价格决定的过程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在价格与需求之间存在这样的规律:“一般说来,一个物品越便宜,对它的需求也就越大……当价格降低时,销售或需求将增加。”他进而用数学函数 D=F(P) 表达了价格与需求这种相反的依存关系。这一开创性思想成为现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他进一步分析了需求函数的性质,认为尽管价格与需求的变化是反方向的,但是并不一定是成比例的,因为价格变化所引起的需求变化的速度对不同的商品是不一样的。这种观点实际上就是需求弹性的概念。
古诺将需求函数写成其反函数 P=f(D) ,就从需求规律引申出了垄断条件下的厂商模型,得出了重要的边际原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将按照MC=MR进行生产和定价,也就是说,不论生产资源如何充裕,当其费用的增加超过收益的增加时,生产者总是将停止生产。
在一个垄断者的模型上再加入一个销售者,古诺又发展了最著名的双头垄断模型,为不完全竞争及博弈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该模型成为寡头竞争模型的重要起点。
品牌营销中古特雷定理的例子与启示
它是由美国管理学家W·古特雷所提出来的,是指每一处出口都是另一处的入口。亦在告诉我们上一个目标是下一个目标的基础,下一个目标是上一个目标的延续。
阿光名牌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某外资企业工作。拿着高薪,享受着加班的日子,看上去日子过得很光鲜。然而,阿光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他不太满足于现在每天上班加班下班这样虽然高薪但是平淡的日子,想要有一个新的开始。于是在工作了一年后,阿光开始着手出国留学的事情。在经历了考“寄托”、选校、申请等一系列繁琐的程序后,阿光终于拿到了国外某高校的offer。于是阿光辞掉了国内的工作,奔赴海外。
来到海外的阿光,忽然发现自己所在的城市竟然是那么的偏僻,简直就跟乡下一样,出门购物、旅游、玩等等都不那么方便,而且认识的人也不那么多。与北京相比,感觉真是太冷清了。于是阿光突然感觉有些后悔了,辞掉高薪的工作,跑到国外的乡下读书,还要花费大笔的费用。而且近些年“海龟”也不值钱了,不知道几年读下来能不能找到像样的工作。这样矛盾的心理,导致阿光在国外的学业也不那么顺利。
在异国他乡郁闷寂寞的阿光给正在海外做访问学者的大学时代的老师写了封信,告诉了老师自己的现状和心理情况。老师很快回信,告诉他:离开北京,不管你是不是逃避,你都已经离开,而现在你的目标不应该是郁闷或者沉沦,或者后悔当初的决定,而应该是着眼于现在的目标。你现在的目标应该是用功做好学业,早日拿到学位,至于工作之类,现在想太多只会耽误你的学习、分散你的精力。大学时代老师的回信,给迷茫的阿光敲响了警钟,他一下子明白了自己来国外学习的使命。于是开始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到留学生活动中去。三年后,阿光毕业成功拿到华尔街某知名公司的offer,开始了一段更精彩的人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现在的事情好好做,是为了将来。而且不管我们将来有什么目标,也一定要把现在的事情做好,不能逃避现实,因为一旦逃避了现实,等你去到另外一个地方,你还是会失望。
今天关于品牌营销中古诺的边际主义思想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呢,更多关于品牌广告营销策划的资讯请关注三众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