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魁奈在《谷物论》里首次提出了“纯产品”的概念,纯产品是魁奈及重农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更是重农学派政策主张的基石。魁奈及重农学派学者认为只有物质财产才构成财富,其来源不是流通
魁奈在《谷物论》里首次提出了“纯产品”的概念,纯产品是魁奈及重农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更是重农学派政策主张的基石。魁奈及重农学派学者认为只有物质财产才构成财富,其来源不是流通领域,而是农业。农业的生产活动不断增加产品数量,除了补偿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即种子)、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这个剩余就是“纯产品”。
如果说纯产品是产品的价值超过该产品生产费用的余额,那么实际上就是在说纯产品就是剩余劳动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因此,纯产品学说实际上是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理论。魁奈通过纯产品的概念,将研究的中心从流通过程引向了生产过程,确定了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奠定了基础,是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的开始。
然而,魁奈及其追随者进一步强调只有农业才是唯一创造财富的部门,认为工商业不过是对财富进行的流通或者是对农产品的加工,并不能使物质财富的数量增加。在此基础上,他们将所有形式的收入都归纳为“自然的赐予”,是“土地的恩惠”,从而否认了劳动的一般抽象性,否认了工商业的劳动者也创造价值的事实,具有片面性。
品牌营销中弗里德曼的核心边缘理论
美国城市与区域规划学家约翰·弗里德曼(J.R.Friedman)于1966年在其撰写的《区域发展政策》一书中提出中心—边缘理论。
弗里德曼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不连续但是逐渐累积的创新过程。这里的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发展通常源于区域内的少数变革中心,并由这些中心自上而下、由内及外地向创新潜能较低的周边地区扩散。创新变革中心就是中心区,而组成特定空间系统的其他地区则属于外围区。中心区处于支配地位,而外围区则处于依附地位。中心区通过支配效应、信息效应、心理效应、现代化效应、链锁效应和生产效应六种反馈机制来巩固和强化自身的支配效应。
弗里德曼认为,资源、市场、技术和环境等区域分布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决定了任何国家的区域系统都是由中心和外围两个子空间系统组成的。当某些区域的空间聚集形成累积发展之势时,就会获得经济竞争优势,形成区域经济体系的中心(发达地区);没有获得竞争优势的地区就会处于外围(落后地区),由于外围地区依附中心地区,缺乏经济自主,从而形成了空间二元结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强化。但是,政府的作用和区际人口的流动会影响要素的流向,并且随着市场的扩大、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城市化的加快,中心与外围的界限会逐步消失,从而推动空间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总的来看,弗里德曼认为,区域发展过程是不平衡的,中心区的经济增长会扩大它与外围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不仅如此,弗里德曼认为,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工业化前期阶段。在该阶段,资源要素流动较慢,虽存在若干等级的核心,但是彼此缺乏联系。
第二,工业化起始阶段。在该阶段,边缘区资源要素大量流入核心区,核心区发展速度加快,核心区与边缘区经济发展差距拉大。
第三,工业化成熟阶段。在该阶段,核心区要素开始向边缘区扩散,边缘区发展速度加快,出现次中心,核心区与边缘区经济发展差距开始缩小。
第四,后工业化阶段。在该阶段,资源要素在整个区域内全方位流动,边缘地区的次中心发展到与原中心区相等的规模,区域空间实现一体化。
今天关于品牌营销中弗朗斯瓦·魁奈的纯产品学说理论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呢,更多关于品牌广告营销策划的资讯请关注三众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