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稻盛和夫最为知名的两种实战方法论就是“人生方程式”与“阿米巴经营”。他的成功方程式需要有极其敏锐的头脑和极其柔软的心,需要用神经、眼睛、身体、耳朵、嗓音去全然地感知。稻盛和
稻盛和夫最为知名的两种实战方法论就是“人生方程式”与“阿米巴经营”。他的成功方程式需要有极其敏锐的头脑和极其柔软的心,需要用神经、眼睛、身体、耳朵、嗓音去全然地感知。
稻盛和夫不属于聪明人,初中、高中、大学考试常常不及格。他在读大学期间,曾经学到过有一种名叫“阿米巴原虫”的虫子,这种虫子可以随时按照外界变化而改变自身,不断分裂,以便存活。这与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的本领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稻盛和夫参照“阿米巴原虫”,开始了对企业管理方式的改革。
稻盛和夫大学毕业后原本想当个医生,可是却只能在一家陶瓷厂找到一份工作。工厂濒临倒闭发不出工资,员工士气低落,常常以罢工来宣泄。跟稻盛和夫一起去的4个大学生全辞职了,他却留下了。他吃住都在实验室,不断地去思考,一次又一次地在头脑中模拟推演,那些开始只出现在梦境里的东西逐渐清晰起来。
稻盛和夫体悟到了超越现实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的真实过程。他知道追求尽善尽美的强度,决定了一个人和一个公司的前景。一次,一个跟他同时大学毕业的同学在京都陶瓷公司领军做一个新产品的研发,他和技术人员历经几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拿出了完全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但是,稻盛和夫却以这不是他梦里所见的鲜亮陶瓷为由把设计打了回去,那个同学简直是怒气冲天,但不得不回去研制稻盛和夫“梦里看到的鲜亮陶瓷”,最后历经磨难终于拿出了完美的产品,给快要倒闭的工厂带来了生机。
自1959年创立京都陶瓷公司,稻盛和夫几十年来一直是京都陶瓷研发带头人。他发现,一旦发疯似的投入工作之中,对某个目标有强烈的渴望,就会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意象,这时,神灵就会给你一把照亮前途的火炬,智慧之井就会向你洞开。
与传统的西方经理人不同,在稻盛和夫的管理中,他并不会直接给员工任何解决方式,而是培养员工自己去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在与员工们确立了发展目标和规划后,他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尝试,启迪其心智,开阔其眼界,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度,并充分相信他们的潜能。每一个员工都像是公司里的一个小“阿米巴原虫”,所有的决策都由大家共同完成,但每个人又都有自己可以发挥的部分。相互监督,独立成长,每个人都是公司的主角,而不是集体项目中的配角,但是,集体又都会参与到经营管理的决策过程当中去,保证集体的活力,依靠集体智慧完成目标。
最终,京都陶瓷与KDDI公司的每个岗位上,都像存在着另一个“稻盛和夫”,在努力为公司作出贡献。京都陶瓷与KDDI的成功,也证明了稻盛和夫经营方法的成功。
稻盛和夫的体悟,给了我们一个相当重要的启示。当对一个目标有着强烈的、持续的渴望时,苦苦思索体悟,就可能在事先“清晰地看见”那个崭新的结果。相反,如果事先没有清晰的意象,就不会有崭新的成果出现。这是稻盛和夫在人生的各种经历中体验到的真实。
这似乎很悬很神秘。稻盛和夫没有停留在灵感的顿悟上,而是继续深入觉知,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个创造力方程式:创造力=能力×热情×思维方式。
“能力”主要指遗传基因以及后天学到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热情”是指从事一件工作时所拥有的激情和渴望成功等因素,“思维方式”则指对待工作的心态、精神状态和价值偏好。一个人和一个企业能够取得多大成就,就看三个因素的乘积。
其中,能力和热情的取值区间为0—100。因为是乘法,因此即使有能力而缺乏工作热情,也不会有好结果;自知缺乏能力,而能以燃烧的激情对待人生和工作,最终能够取得比先天资质更优秀的人更好的成果。思维方式的取值范围则为-100—+100。改变思维方式,改变一个人的心智,人生和事业就会有180度大转弯;有能力,有热情,但是思维方式却犯了方向性错误,仅此一点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这个成功方程式,不是稻盛和夫用来展示自己理论的坐标,而是在实践中考察提拔干部和选聘员工的标尺。从这个等式出发,稻盛和夫坚持在公司中不用聪明人,不用一流大学毕业的学生,更不用有资深背景的人。在他看来,这些通常让人们引以为傲的东西,恰恰是专注做事的障碍。如果不能调动全身的感觉和能量潜身于细节之中,就不会有持久的热情和到位的思维。他一再强调:“我希望人们铭记这个‘神秘预言’,人生与心意一致,强烈的意念将以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发明“阿米巴经营”方式的过程,则更为有趣,其来源是中国文学名著《西游记》。稻盛和夫一向重视公司经营、生产与销售各个环节的现场,曾经说过“现场有神灵,答案永远在现场”。但苦于分身乏术。一次在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他被孙悟空拔一根汗毛可以变出千百个小猴子的情节深深吸引,不禁遐想,如果在公司管理过程中能够同时出现千千万万个自己,那么公司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2010年,日本其他三大“经营之圣”都已先后辞世,当规模庞大、几乎相当于半个国企的日航宣布破产后,首相鸠山由纪夫出面邀请稻盛和夫重出江湖,担任关系到社会稳定的日航的掌门人。
阔别商海13年后,稻盛和夫再次出山。2010年2月1日,他正式出任日航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这一天恰好也是他78岁的生日。
在就任仪式上,他出言谨慎,称“也许我并不称职,但我将以我的方式尽最大努力来拯救日航的员工”,并提出两个要求,一是不收取分文报酬,坚持零薪酬;二是不带任何旧有经营团队进驻日航。言语间潜台词明显:这一次,包袱实在太重,即使是稻盛和夫,也不敢贸然托大,揽下责任。“经营之神”第三次出征,能否再续神话?
品牌营销中稻盛和夫的七条成功法则
50多年来,稻盛和夫一手缔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1983年他又创办“盛和塾”,从此开始向全球年轻的经营者们无偿传授人生哲学和经营理念。
稻盛和夫在65岁时因患胃癌退居二线,在家修行,他系统地整理了自己的思想。他提出的正确思维,涵盖了人生哲学、生活态度、社会伦理观等人格因素。进而,他给出了自己总结的成功方程式:成功=人格理念×努力×能力。
从“佛道”到“人道”再到“商道”,稻盛和夫把一个企业家的人格修炼放到了最高的位置。
这源于稻盛和夫的宇宙观:宇宙中无论体积多么小的东西,全是构成宇宙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在这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多余的。如果有,宇宙的平衡就会遭到破坏。显然,宇宙间的万物也是在相互联系中建立“存在”的。而人类是“存在”的万物之灵,因此人类可以为世界、为人类本身作出贡献。既然人类的存在是有价值的,那么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来修行的。
走近稻盛和夫,我们不是感受到“财富”的魅力,而是感受到“人格”的魅力。什么是“君子”?独善其身罢了;什么是“圣人”?一定是兼济天下。这是大爱的思想。
1959年稻盛和夫赤手空拳创立京都陶瓷公司,1984年又创办DDI公司。两家公司的发展都可谓神速。他说:“我个人并无杰出才智,但是我忠实遵循了经营的基本原则,这就是成功的原因。”
一、明确事业的目的和意义
稻盛和夫说:“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成功,首先要明确事业的目的和意义,也就是树立光明正大、符合大义名分、崇高的事业目的。”
稻盛和夫在创办京都陶瓷时,就遭遇了“事业目的究竟是什么”的重大考验。
当时稻盛和夫还不懂“事业目的究竟是什么”。他当时的事业目的就是“活用自己的制陶技术,开发新品,上市销售”。但没料想到在创业的第三年,就招致青年员工们的反叛。京都陶瓷在创业初期招进了十多名高中毕业生,经过一年的磨炼已成为公司的主力军。后来他们突然写联名状,和稻盛和夫交涉,要求公司每年的工资、奖金都要保持连续增长,要求稻盛和夫予以承诺并做出保证,并威胁不答应条件就集体辞职。
稻盛和夫认为,公司正缺员工,而且他们已成为员工主力,如果走了,公司必遭损失。但稻盛和夫不想做出违心的承诺,不肯妥协,明确答复:“不接受员工的条件。”
为了挽留他们,稻盛和夫与员工进行了三天三夜的谈判。稻盛和夫这样对他们说:“作为经营者我绝不只为自己,我竭尽全力把公司办成你们从内心认可的好企业。这话是真是假,我无法向你们证实,你们姑且抱着‘就算上当也试试’的心情怎么样?我拼上命也要把事业做成,如果我对经营不尽责,或者我贪图私利,你们觉得受骗了,那时把我杀了也行。”
经过推心置腹的谈判和交流,员工们终于相信了他,并撤回了所提的涨薪条件。他们留下来后,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必须持续努力工作的欲望,加倍努力工作。这些人后来陆续都成了京都陶瓷的骨干。但这一事件让稻盛和夫意识到了企业经营的根本意义和真正目的既不是“圆技术者之梦”,更不是“肥经营者一己之私腹”。经营者必须为员工的前途和幸福考虑,倾尽全力,超脱私心,让企业拥有大义名分。这种光明正大的事业目的,最能激发员工内心的共鸣,获得员工们对企业长时间、全方位的协助。同时大义名分又给了经营者足够的底气,可以堂堂正正,不受任何牵制,全身心投入经营。
分页 1 2 3 4 5 6 7
今天关于品牌营销中稻盛和夫的两种方法论:“人生方程式”与“阿米巴经营”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呢,更多关于品牌广告营销策划的资讯请关注三众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