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中柏拉图对经济学的思想贡献

今日导读:柏拉图(Plato,约前428—前347),古希腊哲学家、伦理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于雅典贵族家庭,与色诺芬一样,也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并且也坚定地拥护贵族政治。在

  柏拉图(Plato,约前428—前347),古希腊哲学家、伦理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于雅典贵族家庭,与色诺芬一样,也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并且也坚定地拥护贵族政治。在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柏拉图逃离雅典,周游各地,到处为贵族政体辩护。公元前388年,他回到雅典,创办了“阿卡德米亚”哲学学园,进行讲学,直到死去。主要的代表作有《理想国》和《法律论》。

  1.分工论

  分工论在柏拉图的理论中占有核心地位。在柏拉图生活的时代,由于与斯巴达之间长期的战争,雅典已经从鼎盛的城邦社会跌落下来。当时,阶级之间、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分化非常严重,尖锐的社会矛盾严重地动摇了奴隶制的基础。面对这种混乱的局面,柏拉图提出了一个理想化的世界——“理想国”的构思,表达了他企图在“正义原则”基础上组织一个消除贫富对立的国家的思想。也正是在这部作品中,柏拉图的分工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小城邦,国土面积保持在一定水平,不大也不小,而人口与土地也要保持一定的比例,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甚至他还提出了一个5040的最适宜水平  。从本质上说,他的理想国是一个处于静止状态的社会,这样的静态观点有两个思想来源:一是来自于他对混乱多变的现实生活的一种厌恶;另一个是来自于其自然哲学的观念,这种哲学观认为一切变化都是表面的现象,在感官体验的表面世界后面是大自然和自然世界永恒不变的真理,理想国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正如“马”与特定的马之间的关系。

  分工是城邦的自然基础,在他的理想国中,分工是无处不在的。首先,阶级划分以基于人性的分工为基础。国家有三个阶级:执政者阶层(哲学家)、保卫者阶层(战士)和供应营养阶层(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自由民)  。由于这样的分工是基于人性的必然,因此也是合理和自然的。

  其次,分工也是其理想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柏拉图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多个方面的需求,但是人们生来却只具有某种才能,因此一个人不能无求于他人而自足自立,于是人们便自愿联合起来成立国家。因此,一国中应该有专门从事各种行业的人,专业化是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柏拉图又进一步阐述了专业化和分工可以带来的高效率,主要表现在生产的产品在数量上的增加和质量上的提高。

  柏拉图进一步阐述了对不同产业地位的看法。与色诺芬等人相同,他也认为农业应成为理想国的基础,因为只有从农业取得收入,才会使人们不至为了获利而把财产的本来目的抛弃掉。手工业和商业虽然必要,但雅典人不应该从事这种不体面的行业,鞋匠和铁匠都不是天生的,这些职业使得从事它们的那些人堕落。

  2.货币论

  柏拉图的另一理论贡献是他对货币功能的理解及提出的货币政策主张。分工必然引起交换,而交换离不开货币的使用。在一般等价物的意义上,柏拉图认为货币是为了方便交换而设计的一种“符号”。尽管熊彼特将这一观点归结为一种“偶然的说法”,因而“其实没有多大意义”  ,但是能够历史地观察到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的性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进步,为他的学生继续探索“交换的公平”原则提供了客观基础。

  与此相关,柏拉图并不认为货币的物质内容是重要的。他提出,货币的价值与它的金属特征无关。就国内的流通而言,只要具有法定的偿付能力,不需要一种内在的、物质的价值,货币就可以实现交换手段的职能,因此,货币是不是金银本身没有多大意义。由于仅仅是“符号”,柏拉图提出没有积累和贮藏货币的必要,极力反对把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及放贷取息的营利活动。他认为高利贷资本对利润的追求将腐蚀公民高尚的情操,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因此主张制定法律加以管理,使商人们只能得到适当的利润。

  3.财产权利论

  柏拉图的理想国存在着两种财产权利安排。对于由哲学家和战士构成的统治阶级而言,他主张实行“共产主义”。这两个阶层不仅不拥有私有财产,甚至连家庭也不存在,妻子儿女也一律共有,结婚男女也必须住在公共宿舍,在公共食堂进食。柏拉图认为私有财产和家庭养成人们利己和贪欲之心,引起人与人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因此,只要消灭了财产的私有制,就能消除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和冲突,保持全国团结一致,哲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战士精英才能更好地履行保护城邦的职责,最终使国家获得永久和平。

  而对于劳动阶级,他们可以通过劳动获得财产,允许一定的私有。目的是消除其与统治阶级之间极端的贫富差距,从而安心于“本职”工作和在社会上的阶级地位,实现城邦的和谐、安定和繁荣。

  对于土地,柏拉图提出平均分配的思想,将土地平均分配,归属各居民,但居民不能将遗产再行分割,也不准出售或用其他方式进行分割,即使是城邦也不能运用政治权力来分割地产。

  柏拉图的论述毫无疑问是为了维护奴隶制国家的稳定与和平,但是其论述非常模糊,并不明确,自然也没有引起重视。

品牌营销中宝洁公司成功营销案例:集中几个子市场差异化营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越来越倾向于走差异化营销道路。所谓的差异化营销策略,主要指企业决定同时为几个子市场服务,试图通过差异性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求,制定实施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通过多标准化的产品线、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和多样化的促销方式进行销售。

  这种差异化营销方式大大满足了不同顾客的需求,让企业尽量规避饱和市场,寻找新的细分子市场,实现赢利。

  宝洁公司就是通过差异化营销策略成功的典型案例。

  宝洁公司实行“一品多牌”战略,追求同类产品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包括从功能、包装、宣传到销售等多个方面,形成各具特色的品牌。这样,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市场就不会重叠,市场占有率就大大提高。比如,宝洁的洗发水就有飘柔、潘婷、海飞丝三种品牌。洗衣粉有汰渍、时代、格尼、象牙雪、达诗、波德、奇尔、奥克多和卓夫特九个品牌,要问世界上哪个公司的品牌最多,恐怕是非宝洁莫属。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顾客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拿洗发水来说,有的人希望头发飘、柔,有的希望头发没有头皮屑,有的希望有香气,有的希望头发更黑。对洗衣粉的需求也不相同,有的喜欢不伤手的,有的喜欢漂白的,有的喜欢飘香的等。宝洁就是利用顾客差异化的需求,生产各种产品。

  宝洁从营销组合上也是寻找各异的卖点,力求最大化地满足顾客。比如,宝洁洗发水广告,海飞丝的为“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飘柔的则为“含丝质润发素,洗发护发一次完成,令头发飘逸柔顺”。不仅广告词各有侧重,突出个性化,在产品设计上,也是各有不同。海飞丝洗发水包装是海蓝色,让人联想到蔚蓝大海,顿感清新凉爽;飘柔洗发水包装是草绿色,让人感觉清新活跃;潘婷洗发水包装是杏黄色,让人产生营养丰富的视觉效果。

  另外,宝洁还进军食品,如咖啡、橙汁、烘焙油、蛋糕粉、土豆片。还有化妆用品以及药品行业。可谓无孔不入。正是宝洁能够在多个子市场进行产品差异化生产,以及使用不同的营销组合,使得宝洁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已经深入中国大大小小各个地方,它的品牌也家喻户晓。

  由此可见,实行差异化策略,能够让自己的产品尽可能多地接触顾客,能够提高市场占有率,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这种策略也能更大地降低风险,避免因为某个子市场的不景气,而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

  但是要注意的是,企业在实施差异化策略时,一定要严格细分市场,保证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特点,避免出现功能重复等现象。

  还有,应该注意企业发展的目标,如果企业想要在某个子市场打造长期产品线,那么,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就要侧重这个市场。如果只图短期回报,就可以适当缩短其生命周期,把更多的财力、人力用到其他子市场中。

  同样,这种差异化策略也有一个适用范围。对于那些实力不大的企业,还是尽量避免使用这种策略,因为,这样的策略,必然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才可以。对于缺乏实力的企业来说,各个渠道的销售额不足以支持它成功推广和生存所需的费用,那么,运作起来就会很艰难,甚至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

  今天关于品牌营销中柏拉图对经济学的思想贡献的相关资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看完以后有没有什么收获呢,更多关于品牌广告营销策划的资讯请关注三众广告。

猜你喜欢

品牌营销中品牌管理的内涵
品牌营销中银行优质客户的主要分类条件
品牌营销中4R营销理论案例分析: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营销策划
品牌营销中广告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比较借鉴法、案例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结合法
品牌营销中快鱼法则的例子与启示
品牌营销中挑战者战略-正面进攻:什么意思、例子案例